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攻略 > 揭秘:山洪灾害背后的成因大探秘

揭秘:山洪灾害背后的成因大探秘

2025-02-03 09:23:06

山洪的成因探究

揭秘:山洪灾害背后的成因大探秘 1

山洪是指在山区沿河流及溪沟形成的暴涨暴落的洪水及伴随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山洪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因素,主要包括地质地貌因素、气象水文因素以及人类活动因素。

揭秘:山洪灾害背后的成因大探秘 2

地质地貌因素

山洪灾害易发地区的地形往往是山高、坡陡、谷深,切割深度大,侵蚀沟谷发育。这些地区的地质条件大多是渗透强度不大的土壤,如泥质岩、板页岩发育而成的抗蚀性较弱的土壤。这类土壤遇水易软化、易崩解,极有利于强降雨后地表径流的迅速汇集。一旦遇到较强的地表径流冲击,就会形成山洪灾害。

揭秘:山洪灾害背后的成因大探秘 3

地形条件对于山洪的形成至关重要。中高山区是相对高差大、河谷坡度陡峻的地区,这些地方易于形成山洪泥石流。表层覆盖有较厚的土体,土体下面为中深断裂及其派生级断裂切割的破碎岩石层,这种地质结构为山洪的发生提供了物质基础。此外,山洪灾害易发区的河谷通常狭窄,巨大的落差积累了巨大的能量,使得山洪在爆发时具有强大的破坏力。

气象水文因素

气象水文因素是山洪形成的另一大主要原因。山丘区不稳定的气候系统往往造成持续或集中的高强度降雨。统计显示,山洪灾害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受灾地区前期降雨持续偏多,使土壤水分饱和,地表松动。遇局地短时强降雨后,降雨迅速汇集成地表径流,引发溪沟水位暴涨、泥石流、崩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

降雨是山洪的直接触发因素。暴雨和急剧升温情况下,易形成暴雨山洪、融雪山洪或雨雪混合山洪。普通山洪以水文气象为发生条件,其泥石含量相对较少,密度一般小于1.3t/m³,流速很大,有时高达5~10m/s,对河槽的冲蚀作用很强。

在山洪的形成过程中,水源条件也起到了关键作用。水体既是山洪泥石流的组成部分,又是激发因素,主要来源于降雨。在夏季和秋季,气温较高,冰川强烈消融,此时降水较为丰沛,冰川融水与降水叠加,提供了极为丰沛的水源,为山洪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人类活动因素

人类活动对山洪的形成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山丘地区过度开发土地、陡坡开荒、工程建设对山体造成破坏,改变地形、地貌、破坏天然植被,乱砍滥伐森林,失去水源涵养作用,均易引发山洪。

毁林开荒导致暴雨后不能蓄水于山,加大和加快了地表径流的形成,加重了灾情。同时,毁林开荒又加重了水土流失,使水库淤积,河床抬升,降低了水库、河道的调洪和行洪能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面积扩大,不透水地面积增加,暴雨后地表汇流速度加快,洪峰流量成倍增长。新增城镇多向低洼处发展,必要的防洪排涝设计跟不上,行洪河道演变成排水沟,加重了洪涝灾害的损失。

此外,违背自然规律的盲目开发也加剧了山洪的危害。不顾地质条件,不合理的开挖、弃土弃渣和盲目与河争地,挤占行洪河道,造成山洪泛滥,诱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这些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得山洪发生的概率大大增加。

山洪的分类与特征

山洪按径流物质和运动形态,分为普通山洪和泥石流山洪两大类。普通山洪以水文气象为发生条件,泥石含量相对较少,流速大,对河槽的冲蚀作用强。泥石流山洪是山洪的一种特殊形态,除水文气象因素外,还需要表层地质疏松为条件。泥石流山洪的泥石含量很高,密度一般为1.3t/m³(稀性泥石流)~1.5t/m³(稠性泥石流),甚至超过2t/m³,流速一般较普通山洪为低,但破坏力极大。

山洪多发生在温带和半干旱地带的山区,那里往往暴雨集中,表层地质疏松且植被稀疏,具备易于形成山洪的条件。在湿润地区,由于植被较密,岩石风化较弱,一般不易发生山洪。在干旱地区,暴雨条件不足,亦难发生山洪。

山洪的预警与防御

由于山洪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预警与防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许多国家倾向于在采取适当工程措施的同时,采取非工程措施,防御山洪。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编制山洪风险图表、超短期山洪预警预报以及撤退、救灾等。

山洪风险图表根据山洪的量级、致灾的严重程度划分成不同的风险度,勾绘出具有不同风险度的风险地区和范围,向受山洪威胁地区的政府部门与居民提供土地利用、工程防护措施规划、居民搬迁等重要信息。超短期山洪预警预报通过实时监测降雨、水文等数据,结合气象预报模型,预测山洪的发生时间和强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相关部门的决策和居民的撤离提供科学依据。

在山洪灾害发生时,居民应迅速采取自救措施。如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无通讯条件的,可制造烟火或来回挥动颜色鲜艳的衣物或集体同时呼救,不断向外界发出紧急求助信号,求得尽早解救。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机逃生。

结语

山洪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地质地貌、气象水文以及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通过深入研究山洪的成因,我们可以更好地预警和防御这一自然灾害,减少其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人类活动对山洪形成的重要作用,积极采取科学合理的开发方式和保护措施,降低山洪发生的概率,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