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秋节有哪些传说故事?
中国中秋节的传说
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动人的传说故事。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人们仰望星空中的明月,寄托思念与祝福,共庆团圆。这一节日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伴随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这些传说为中秋节增添了神秘与浪漫的色彩。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是中秋节最为流传广泛的传说之一。故事的主人公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她美丽善良,与后羿恩爱有加。后羿射下九个太阳,拯救了大地上的生灵,因而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上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却不料被恶徒逄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逄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他趁后羿外出,持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危急之时,嫦娥打开百宝匣,一口吞下不死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牵挂丈夫,嫦娥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逄蒙早已逃走。后羿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嫦娥在月宫中,感到寂寞无比,后悔当初偷吃了不死药。她向丈夫倾诉懊悔,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后羿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得以重圆。这便是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的由来。
吴刚伐桂
关于中秋节的另一个传说便是吴刚伐桂。相传,月中有桂树,而吴刚则是被贬至月宫的伐桂之人。吴刚原本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然而,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吴刚只能日复一日地砍伐,无法完成任务。炎帝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作为对吴刚的惩罚。
唐代诗人李白在诗中写道:“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表达了吴刚伐桂的艰辛。这个传说不仅丰富了中秋节的内涵,还引发了人们对月宫神秘世界的无限遐想。
玉兔捣药
在嫦娥奔月的故事中,还有一只可爱的玉兔陪伴着嫦娥。相传,嫦娥吞下不死药后,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白兔便随她一起去了月宫。玉兔在月宫中,负责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于是每天夜晚都拿着捣药杵在药臼中捣药。这便是玉兔捣药的故事。据说,这个神话传到日本后,变成了玉兔在捣年糕。
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除了与嫦娥奔月的传说有关外,还与历史上的一次起义紧密相连。元朝末年,朱元璋联合各地反抗力量,准备发动起义。军师刘伯温想出一条妙计,利用中秋节大家互相馈赠麦饼的机会,在麦饼中夹带字条,传递起义信息,约定于八月十五日晚上同时举行起义。后来起义成功,朱元璋便传下口谕,每年到了中秋节,便把当年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日糕点赏赐群臣。从此,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流传下来了。
唐玄宗游月宫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玄宗突然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此时,忽闻仙声阵阵,唐玄宗素来精通音律,于是默记
- 上一篇: 电脑无声?轻松解决视频无声音问题!
- 下一篇: 揭秘“京津后花园”:这座滨海城市竟是蚂蚁庄园所在地!
-
2022年河南中秋晚会有哪些精彩节目?速看节目单!资讯攻略01-30
-
有哪些关于长城的著名传说或故事?资讯攻略10-24
-
关于长城有哪些传说?资讯攻略10-30
-
中秋节三大经典传说详解资讯攻略11-19
-
中秋节四句古诗大全有哪些?资讯攻略11-26
-
国定假日有哪些?资讯攻略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