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沙暴的神秘成因
沙暴,又称沙尘暴或尘暴,是一种天气现象,表现为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变得混浊,天色昏黄,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沙暴常见于我国北方的春季,尤其在沙漠及其临近的干旱与半干旱区,如中国西北内陆的部分地区,每年沙暴日数可达30天以上,而东南地区则较为罕见。沙暴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沙暴形成的三大基本条件
沙暴的形成需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沙源、大风或强风、不稳定的空气状态。
1. 沙源:沙源是形成沙暴的物质基础。沙源可以来自沙漠、退化的林草地、没有植被覆盖的干松土地,以及城乡建筑工地的泥沙。这些地区的地表覆盖物松散,容易被风吹起。
2. 大风或强风:大风是沙暴形成的动力基础,也是沙暴能够长距离输送的动力保证。气旋和低压产生一种垂直的上升运动,把沙尘吹扬起来,形成沙暴。这些大风通常与天气系统的变化有关,例如冷锋过境或气旋的发展。
3. 不稳定的空气状态:不稳定的空气状态是沙暴形成的重要局地热力条件。沙暴多发生于午后傍晚,这是因为白天地表受热,空气变得不稳定,容易形成对流。这种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有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
其他影响因素
除了上述三大基本条件,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对沙暴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1. 干旱:干旱是沙暴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干旱少雨,气温回升,是沙尘暴形成的温床。我国华北、内蒙古、新疆等沙尘暴多发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就是干旱。干旱条件下,土壤中的硅酸盐表面的硅酸失去水分,使得硅酸盐土壤胶团、砂粒表面带有负电荷,相互之间有了排斥作用,成为气溶胶不能凝聚在一起,从而形成扬砂即沙尘暴。
2.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也对沙暴的形成产生了显著影响。滥牧、滥伐、滥采和滥用水资源等行为,破坏了地表植被,导致土壤裸露,增加了沙源。例如,内蒙古草原牧草的平均高度从70年代的70厘米下降到25厘米,昔日的草原变成了沙地。此外,城乡建筑工地的泥沙也是重要的沙源之一。
沙暴的物理机制
沙暴的形成涉及到复杂的物理机制。在极有利的大尺度环境、高空干冷急流和强垂直风速、风向切变及热力不稳定层结条件下,会引起锋区附近中小尺度系统的生成和发展。这些中小尺度系统加剧了锋区前后的气压、温度梯度,形成了锋区前后的巨大压温梯度。在动量下传和梯度偏差风的共同作用下,近地层风速陡升,掀起地表沙尘,形成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天气。
沙暴的外观与特征
沙暴发生时,天空会变得昏黄,风沙墙耸立,沙尘铺天盖地,使人看不见任何东西,就像在夜晚一样。随着飞到空中的沙尘越来越多,浓密的沙尘遮天蔽日,水平能见度极低。沙暴的风沙墙通常是从西北方向或西方推移过来,但也有少数从东方推移过来。沙暴来临时,可以看到风刮来的方向上有黑色的风沙墙快速地移动着,越来越近。远看风沙墙高耸如山,极像一道城墙,是沙尘暴到来的前锋。
沙暴的危害
沙暴是一种强灾害性天气,对生态环境、生产生活、人体健康等方面都有严重危害。
1. 生态环境恶化:沙暴发生时,狂风裹挟的沙石、浮尘到处弥漫,空气浑浊,呛鼻迷眼,呼吸道等疾病人数增加。同时,沙暴还会导致土壤风蚀,每次沙尘暴的沙尘源区和影响区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风蚀危害,风蚀深度可达1-10厘米。我国每年由沙尘暴造成的土壤细粒物质流失高达106-107吨,对源区农田和草场的土地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
2. 生产生活受影响:沙暴天气携带的大量沙尘蔽日遮光,天气阴沉,造成太阳辐射减少,几小时到十几个小时的恶劣能见度,严重影响交通安全。此外,沙暴还会摧毁建筑物及公用设施,造成人畜伤亡。沙暴还会刮走农田沃土、种子和幼苗,导致作物减产。
3. 大气污染:在沙尘暴源地和影响区,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增加,大气污染加剧,威胁人类的健康。例如,1993年5月5日发生在金昌市的强沙尘暴天气,监测到的室外空气含尘量为1016毫米/立方厘米,室内为80毫米/立方厘米,超过国家规定的生活区内空气含尘量标准的40倍。
- 上一篇: 德军总部重返攻略全解析
- 下一篇: Word中如何快速输入‘“’和‘”’引号符号?
-
揭秘:雾霾背后的神秘成因资讯攻略10-30
-
2021年首场超级月亮震撼来袭:揭秘超级月亮的神秘成因!资讯攻略11-26
-
揭秘:火烧云的绚丽成因探索资讯攻略11-10
-
探索干尸复活现象的成因之谜资讯攻略12-06
-
揭秘雌黄:这种神秘物质究竟是什么?资讯攻略11-08
-
揭秘:代沟背后的深层含义是什么?资讯攻略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