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到姑苏见人家靓整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这一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杜荀鹤的《送人游吴》。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作者杜荀鹤的详细介绍。
杜荀鹤(846~904),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唐代诗人,大顺年间进士,以诗名世,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他的诗作在当时颇受赞誉,官职也一路升迁,曾任翰学士知制造。宣州田頵曾派遣他到汴州通好,朱全忠对他礼遇有加,表授他为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他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关于他的事迹,可见于孙光宪的《北梦琐言》、何光远的《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送人游吴》全诗为:“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吴地秀美的风光。诗歌中毫无离别时的伤感情绪,反而笔致新颖可喜,仅在结尾处轻轻点出送别之意。
姑苏,即今天的苏州,在唐代又称吴郡,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地处江南水乡,河网密布,景色如画。杜荀鹤送人前往漫游的吴县,又叫姑苏,是富庶的鱼米之乡,丝织品闻名全国,还有不少古迹。杜荀鹤抓住这些特点,通过描绘,把这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活托出来。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这两句诗描述了苏州的最大特色——水。在苏州,房屋多临河而建,居民们的生活与水息息相关。河流不仅滋养了这片土地,也成为了苏州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杜荀鹤用“尽枕河”三字,生动地描绘出了苏州人家临河而居的情景,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江南水乡之中。
接下来的两句“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则进一步描绘了苏州的城市风貌。由于历史悠久,苏州城内留下了许多古建筑和遗址。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古宫闲地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与此同时,苏州的水网密布,小桥流水成为了城市的又一特色。杜荀鹤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将苏州的古城风貌和水乡特色融为一体,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这座城市的魅力。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这两句诗则描绘了苏州的繁华与富饶。在夜晚的市集中,人们可以买到新鲜的菱角和莲藕,这是江南水乡特有的美味。而在春天,河面上则驶来了一艘艘载满丝绸和绸缎的船只,这些珍贵的织物从苏州运往全国各地,成为了苏州经济的支柱之一。杜荀鹤通过这两句诗,展现了苏州人民勤劳致富的精神风貌和城市的繁荣景象。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这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远行的朋友即将离开之际,诗人不禁想起了远方的故乡。他遥望着夜空中皎洁的明月,心中涌起一股深深的思乡之情。而远处传来的渔歌,则更加勾起了他对故乡的回忆和眷恋。这两句诗以景结情,将诗人的思乡之情与江南水乡的夜景融为一体,让读者在感受美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杜荀鹤的《送人游吴》不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卷,还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让我们对唐代江南地区的风土人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杜荀鹤作为唐代的一位杰出诗人,他的诗作不仅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魅力,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他的诗作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生活和人民的精神风貌,还表达了他对人生、爱情、友情、故乡等话题的深刻思考。杜荀鹤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洁明快,善于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他的诗作不仅在当时广受赞誉,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这首诗作为杜荀鹤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他高超的艺术才华和深厚的文学功底,还让我们对唐代江南地区的风土人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和人民的勤劳致富精神,也能体会到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思乡之情。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了解唐代社会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总之,《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杰作之一,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和人民的勤劳致富精神。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思乡之情。通过了解这首诗和作者杜荀鹤的背景和创作风格,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首诗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 上一篇: 揭秘!打造吸睛效果的一般宣传海报标准尺寸指南
- 下一篇: 化解医疗纠纷:高效策略与实践指南
-
《乡下人家的作者是谁》资讯攻略11-08
-
《你知道《草原》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位文学大师吗?》资讯攻略02-24
-
《龙须沟》的作者是谁?资讯攻略10-31
-
揭秘!《迢迢牵牛星》的真正作者是谁?资讯攻略12-01
-
《枫桥夜泊》全诗及'姑苏城外寒山寺'下句资讯攻略12-07
-
揭秘:千古绝唱《关山月》的背后作者究竟是谁?资讯攻略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