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攻略 > 青海山洪肆虐致16人遇难36人失踪:探究山洪灾害背后的主要成因

青海山洪肆虐致16人遇难36人失踪:探究山洪灾害背后的主要成因

2024-11-26 16:23:09

青海山洪灾害造成17人死亡17人失联,山洪灾害的成因分析

青海山洪肆虐致16人遇难36人失踪:探究山洪灾害背后的主要成因 1

2023年8月17日22时25分,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遭遇了突如其来的强降雨,瞬间暴雨引发了严重的山洪灾害。截至18日20时,这场山洪灾害已造成17人死亡,17人失联,救援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此次山洪灾害不仅造成了人员伤亡,还导致多处房屋被冲毁,道路、桥梁、河道等基础设施受损严重。以下是对此次山洪灾害成因的详细分析。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地理位置特殊,山峦叠嶂,地势复杂,这为山洪灾害的发生提供了天然条件。经自然资源、水利、气象等部门现场查看和综合分析,此次山洪灾害的成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连续降雨导致土壤水量接近饱和

近期,大通县连续遭遇降雨天气,土壤含水量不断增加,逐渐达到或接近饱和状态。特别是在8月份,青林乡的降雨量累计达到了114毫米,远超过50年来8月的平均值。连续的降雨使得地表径流量加大,土壤吸水能力减弱,一旦遭遇强降雨,地表水无法快速渗透,易形成地表径流,进而引发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二、降雨时间短、强度大

17日晚的降雨过程持续时间虽短,但强度极大。据气象部门统计,青山乡和青林乡的降雨量分别达到了约34.6毫米和39.3毫米,降水强度历年罕见。短时间内的强降雨使得地表径流迅速增大,加之青林、青山本地强降水和上游宝库乡降水的汇聚,地表径流在短时间内形成巨大的水流,进而引发山洪。

三、河道流量突增

大通县内的沙岱河是一条重要的河流,河长约33公里,流域面积124.35平方公里。河谷狭窄,落差大,多年平均流量每秒1.07立方米。然而,在17日晚的强降雨过程中,河道流量迅速增加,突增至每秒100立方米左右。巨大的水流冲击力使得河床无法承受,河水漫溢,形成山洪灾害。

此次山洪灾害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央视新闻报道,灾害发生时,大通县的青山乡、青林乡两个乡镇受灾最为严重。山洪不仅冲毁了房屋,还造成了泥石流,致使河流改道,多个村庄被淹没。灾害发生后,公安、应急、武警、民兵、医疗等部门及当地政府迅速组成救援队伍,前往灾区进行救援。

救援现场一片狼藉,许多房屋被冲毁,只剩下残垣断壁。有的房屋虽然未完全倒塌,但受损严重,无法居住。救援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在废墟中搜救被困人员。同时,医疗队伍也迅速展开救治工作,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

在救援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场景。一名救援队员目睹了山洪受灾现场,有房子被冲毁只剩铁门,一家四口都失联。救援人员不放弃任何一线生机,全力搜救失联人员。经过连续多日的救援,已成功营救出20名失联人员,但仍有17人失联,救援工作仍在继续。

此次山洪灾害不仅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也引发了社会对防灾减灾工作的思考。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但我们可以通过加强预警、提高防范意识、完善基础设施等方式来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一方面,气象部门应加强对降雨天气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息,提醒相关部门和公众做好防范准备。同时,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制定完善应急预案,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组织救援力量进行救援。

另一方面,公众也应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加强自我保护能力。在降雨天气来临前,应做好防范准备,如清理排水沟、加固房屋等;在降雨天气期间,应尽量避免外出,减少灾害风险。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此外,针对此次山洪灾害中暴露出的问题,相关部门还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例如,加强河道的治理和维护工作,提高河道的泄洪能力;加强山区的植被恢复和保护工作,减少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发生;加强农村房屋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提高房屋的抗震、抗洪能力。

在灾后重建方面,青海省政府已迅速启动省级突发灾害事件应急响应,组织消防、公安、解放军、武警、应急等部门和乡村干部、周边乡镇、村群众共计4500余人参与救援工作。同时,青海省财政厅也紧急下达资金1亿元(含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5000万元),统筹用于大通县应急抢险和受灾群众救助工作。这些措施将为灾区人民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然而,灾后重建工作任重而道远。在恢复生产生活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受灾群众的心理创伤和后续生活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受灾群众的安抚和救助工作,提供必要的心理援助和生活保障;同时,也应加强对灾区经济发展的支持和引导,帮助受灾群众尽快走出困境,重建美好家园。

总之,青海大通县“8·18”山洪灾害是一次严重的自然灾害事件,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但我们应该从此次灾害中汲取教训,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