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我说谢谢你》创作者为何发布视频致歉?
近日,《听我说谢谢你》原唱李昕融一家三口在短视频平台发布道歉视频,迅速在网络上引起热议。该视频的核心内容是,原创家庭就歌曲近期在部分不合时宜的场景下被频繁使用,对防疫工作造成干扰,向公众致歉,并恳请大家在合适的场合和时间传递正能量。
《听我说谢谢你》这首歌自2019年教师节发布以来,一直以其温馨动人的旋律和歌词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歌曲的创作初衷,是希望孩子们通过这首歌学会感恩,向他们的恩师和家长表达谢意。原唱李昕融当时仅是一名12岁的女孩,她的父亲李凯稠是这首歌曲的作曲者,也是知名音乐制作人,曾制作过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母亲樊桐舟则是前女子演唱组合“黑鸭子”的成员。这个音乐之家此次因歌曲使用不当而公开道歉,引发了广泛关注。
事情的起因,在于近期《听我说谢谢你》被大量家长用于在核酸检测现场指导孩子们向防疫人员表示感谢。孩子们在排队等待检测时,会整齐地跳舞或唱歌,表达对防疫人员辛苦付出的谢意。这种表达感谢的方式虽然初衷良好,但在实际操作中,却给防疫人员的工作带来了不少困扰。不少防疫人员表示,这样的感谢方式虽然暖心,但在防疫工作紧张且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却显得有些浪费时间,影响了工作效率。
这一现象在社交媒体上也引发了广泛讨论。许多网友表示,孩子们的天真无邪和纯真善良令人感动,但这样的感谢方式却有些“过了头”,甚至有人质疑这是在消费孩子和防疫人员的热度,博取关注。随着网络上关于这一现象的讨论越来越激烈,《听我说谢谢你》这首歌也逐渐成为了争议的焦点。
面对公众的质疑和批评,李昕融一家三口最终决定通过视频的方式向公众道歉。在道歉视频中,李昕融的父亲李凯稠详细解释了歌曲的创作初衷,并表示他们从未想到这首歌会在如此不合时宜的场景下被频繁使用,给防疫工作带来困扰。他们诚恳地向大家道歉,并恳请大家能够在合适的场合和时间使用这首歌曲,传递正能量。
视频发出后,迅速在网络上引起了热烈反响。许多网友对原创家庭的道歉表示理解和支持,认为他们并不需要道歉,错的是那些滥用歌曲的人。同时,也有部分网友对道歉视频表示质疑,认为这是在“蹭热度”。对此,李凯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完全没有必要蹭热度,他们只是希望这首歌能够有健康的发展方向,不希望因为这件事对孩子造成心理影响,甚至打消她唱歌的积极性。
事实上,《听我说谢谢你》这首歌在发布之初,就以其温馨的旋律和感人的歌词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航天员王亚平在空间站卡拉OK时也曾演唱过这首歌,表达对祖国和航天人的感谢。此外,这首歌在抖音平台的使用人数已超过1115万,衍生出了多个翻唱和改编版本,甚至成为了网络口头禅。可以说,这首歌原本是一首充满正能量的歌曲,但由于部分家长的不当使用,才导致了如今的争议。
在这起事件中,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如何正确地使用和传播歌曲,以及如何在表达感谢的同时,不给他人带来困扰。感恩是一种美德,但表达方式却需要恰当。在防疫工作如此紧张的情况下,孩子们简单的一句“谢谢”或许比复杂的舞蹈和歌曲更能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此外,这起事件也引发了关于网络舆论的思考。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舆论的力量不容忽视。一首原本充满正能量的歌曲,因为部分人的不当使用,就在网络上引发了如此大的争议和批评。这提醒我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需要时刻保持理性和冷静,不盲目跟风,不恶意攻击他人。
对于原创家庭来说,这次道歉或许是一种无奈之举,但他们能够勇敢地站出来,承担责任,向公众道歉,这种态度还是值得肯定的。同时,他们的道歉也提醒我们,作为创作者,我们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和使用自己的作品,避免因为不当使用而给他人带来困扰。
总的来说,《听我说谢谢你》创作者视频致歉的事件,虽然引发了一些争议和批评,但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思考和启示。它提醒我们,在表达感谢和传递正能量的同时,需要恰当地选择和使用歌曲,避免给他人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同时,作为创作者和网民,我们也需要时刻保持理性和冷静,不盲目跟风,不恶意攻击他人,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
未来,我们期待《听我说谢谢你》这首歌能够回归其感恩本意,成为孩子们向师长和家长表达感谢的温馨歌曲。同时,我们也希望原创家庭能够继续创作出更多优秀的音乐作品,为孩子们带来更多的欢乐和感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共同努力,让歌曲成为传递正能量的桥梁,而不是引发争议的焦点。
- 上一篇: 紧急救援!大金毛犬不慎被锁家中,怎么办?
- 下一篇: 母亲节红包攻略:发多少寓意最佳?
-
吉野家发臭肉事件:食品安全警钟为何一再敲响?资讯攻略01-25
-
吉野家就臭肉事件致歉:食品安全频发之谜?资讯攻略12-02
-
揭秘:如何在优酷视频上轻松发布你的精彩作品资讯攻略12-08
-
解锁抖音主页,轻松打造吸睛商品橱窗秘籍资讯攻略11-13
-
抖音作品被禁?教你快速解决发布限制!资讯攻略11-12
-
抖音作品轻松删,一键告别过往发布资讯攻略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