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攻略 > 揭秘鄂友三:全面了解鄂友三简介

揭秘鄂友三:全面了解鄂友三简介

2024-12-04 08:01:05

鄂友三简介

揭秘鄂友三:全面了解鄂友三简介 1

鄂友三,原名鄂在平,乳名“在贫”,1911年(另有说法为1908年)出生于中国绥远萨拉齐县沙尔沁村(现属包头市东河区或九原区)。他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家贫被送给萨拉齐县沙尔沁村耶稣堂的瑞典籍牧师鄂必格收养,并因此改姓鄂。

揭秘鄂友三:全面了解鄂友三简介 2

鄂友三自幼身体结实,性情凶顽好斗,常与人寻衅滋事。1921年,他进入当地育英小学读书,1926年毕业后开始为耶稣堂放牛、打小工。1928年,他报考归绥中学未能被录取,后经人说情成为旁听生。在学校期间,鄂友三热爱体育运动,多次参加归绥、绥远省乃至全国运动会,并取得优异成绩,被誉为运动健将。

揭秘鄂友三:全面了解鄂友三简介 3

1931年,鄂友三从归绥中学毕业,恰逢黄埔军校招生,他积极报名并被顺利录取,编入第九期骑兵科。在校期间,他勤奋锻炼,表现优异,毕业后被派任为军校第十期第1总队骑兵队的少尉助教。1935年9月,他晋升为陆军骑兵少尉,1936年9月升任军校第十三期第1总队骑兵队中尉区队长。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绥远省河套以东、黄河以北地区先后沦陷,国民党绥远省党部主任委员潘秀仁到黄埔军校游说绥籍师生返绥搞自卫军,鄂友三积极响应。1937年秋天,他以国民党绥远省自卫军前敌总指挥部上校参谋长的身份上了大青山,开始了他的抗日征程。

在大青山,鄂友三最初并未受到重视,但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逐渐赢得了官兵们的信任和尊重,成为自卫军里的中心人物。1939年秋,他率领自卫军在大青山地区活跃,不断打击日寇。1940年春节,八路军在反顽斗争中于冰凌沟将鄂友三俘虏,但他趁机逃脱,此后与八路军结下深仇。

同年秋,经过整训的自卫军第四路改编为游击第四师,郭怀翰任师长,鄂友三任副师长。他们拥有枪马2000多匹,从河套向东挺进,与日军展开了多次激战。鄂友三在战斗中表现出了出色的指挥才能和勇敢无畏的精神,他采用“掏心”战术,出奇兵打敌要害,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然而,鄂友三在抗日的同时,也对八路军采取了敌视态度。他提出“反共第一,抗日第二”的口号,并多次与八路军激战,给八路军造成了重大伤亡。他甚至在武川县三个区奸淫妇女百余名,时称“鄂毛驴”,成为了当地百姓的噩梦。

1942年,郭怀翰病逝,鄂友三升任师长。1943年,游击第四师改编为骑兵第五纵队,鄂友三任司令,并兼任别动队队长。此时,他已拥有一定的地盘和势力,在绥远地区站稳了脚跟。他继续率领部队与日军作战,同时也与八路军进行激战。

1944年,鄂友三的地盘进一步扩大,队伍增多,战略上已从被动防御转变为主动出击。他多次率部与日军激战,取得了重大胜利。1945年,他兼任萨拉齐、包头、武川、固阳、和林、凉城等七县行政督察员,势力从后山发展到前山。

然而,在抗日战争胜利后,鄂友三并没有选择继续为国家和人民服务,而是走上了与人民为敌的道路。在解放战争期间,他率领骑兵部队与解放军进行了多次激战,给解放军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1947年至1948年间,鄂友三多次与解放军在集宁、察右后旗、清水河、凉城等地作战。他深知解放军骑兵旅旅长康建民的厉害,但在战斗中仍然顽固抵抗。1948年2月,他奉蒋介石之命偷袭冀中老解放区河间县,沿途炸毁桥梁、粮台、工厂,杀戮无辜群众。

同年8月,鄂友三在第一次绥包战役中与人民解放军多次鏖战,但未能抵挡解放军的攻势。不久后,他的部队改编为保安师,他任师长。然而,面对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他仍然选择顽抗到底。

1949年9月19日,在绥远归绥,鄂友三被迫率部起义,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然而,他的起义并没有得到完全的信任。1950年11月25日,他因涉嫌“反革命”罪被公安部逮捕,并在北京永定门外天桥被执行枪决,结束了其充满争议的一生。

鄂友三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和争议。他既是抗日英雄,又是反共恶棍;他既勇敢无畏,又残忍无情。他的行为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和痛苦,也让他自己走上了不归路。然而,无论如何,他的故事都将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被后人铭记和反思。

鄂友三的成长经历和人生轨迹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他从一个贫苦农民的儿子成长为抗日英雄和国军师长,再到最后成为被枪决的反革命分子,这一过程中既有他个人的选择和努力,也有时代的推动和历史的局限。他的故事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也让我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稳定。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