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攻略 > 桩基础施工步骤全解析

桩基础施工步骤全解析

2024-10-29 10:52:05

基础施工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流程复杂且精细,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以确保工程质量。以下是对桩基础施工流程的详细介绍。

桩基础施工步骤全解析 1

一、前期准备

在施工开始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这包括测量放线、建立临时施工控制网以及循环系统布置等。

桩基础施工步骤全解析 2

1. 测量放线

桩基础施工步骤全解析 3

测量放线是确保桩位定点准确性的基础。通过建立外围控制网及场内定点控制网的方法,进行施工测量和定点。这些控制网能够指导后续施工,确保桩基础位置的准确性。

2. 护筒设置及桩机定位

护筒的设置起到定位、保护孔口和维持水位高差的作用。根据桩径的大小,护筒通常用4~8mm厚的钢板加工制成,高度为1.5~2m。护筒内径应比钻头直径大100mm,顶部开设溢浆口,并高出地面0.15~0.30m。护筒的位置要根据设计桩位进行埋设,并用粘土回填夯实,防止偏移。护筒的埋设深度在粘性土中不得小于1m,在砂土中不得小于1.5m,并保持孔内泥浆液面高于地下水位1m以上。

桩机定位采用十字交叉法,即在护筒上拉十字线,令其十字交叉点与标桩重合,然后移机就位,确保桩机钢丝绳的作用中心与十字交叉点重合。桩机安装定位后,要进行调平,确保施工中不发生偏移。

3. 循环系统布置

在施工过程中,钻孔采用自流式正循环系统,清孔时则采用掏渣筒掏渣。循环系统包括循环池和水沟,循环池容积不少于3m³,位置在成孔位附近,水沟长度不少于3m,便于碴样沉淀。

二、成孔作业

成孔作业是桩基础施工中的关键步骤,需要注意多个方面以确保成孔质量和施工安全。

1. 成孔注意事项

根据工程地质情况、成孔直径及入岩情况选择合适的钻进方法。在冲进时,要根据各地层的地质情况,适当选择泥浆的稠度。在冲进过程中,注意地层的变化,适当调整泥浆的浓度,形成有效的护壁,防止塌孔。

2. 成孔垂直度与直径控制

确保成孔的垂直度是施工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要观察桩机的机座是否平稳,钢丝绳是否与孔中心重合。如果出现偏孔,应回填块石进行修孔,确保成孔垂直后方可继续冲进。在进入基岩后,应低锤冲击或间断冲击,如发现偏孔,应回填片石至偏孔上方300mm~500mm处,然后重新冲孔。

成孔的直径也需要严格控制。在确定达到入岩深度后,用ф14钢筋焊接一个同桩直径相同的圆,将桩锤放入桩孔中上下垂直运动两次,刮掉孔壁上附着的超厚泥浆,确保桩的直径符合要求。

3. 入岩深度判断与终孔

入岩深度的判断是关系桩质量的主要技术环节。判断方法主要参考设计要求、地质勘察资料反映的持力层埋深,并结合孔底的岩渣样进行判断。当冲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停止冲进,泥浆通过泥浆泵泵入孔中补充,反复循环将孔内的泥土带出,直到泥浆比重下降至1.05~1.20,粘度≤28s,含砂率≤8%时,清孔完毕,将钻孔交付验收。

4. 清孔

清孔是确保桩孔质量的重要步骤。第一次清孔在冲进达到设计深度后进行,先将冲头提离孔底约50mm,进行换浆清孔,回流泥浆比重控制在1.30左右。第二次清孔在下入钢筋笼、灌注混凝土前进行,用掏渣筒清孔,确保沉渣厚度满足设计要求。清孔时,必须检测桩底沉渣厚度、泥浆比重、泥浆性能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三、钢筋施工

钢筋施工是桩基础施工中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包括钢筋加工、钢筋笼制作和吊装等步骤。

1. 钢筋加工

钢筋加工在现场所设加工场内完成,严格按照加工料表执行。钢筋切断时,要根据不同长短搭配,统筹排料,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减少短头,减低损耗。钢筋弯曲成型时,要根据料表尺寸,用粉笔将弯曲点位置划出,弯曲时应控制力度,一步到位。

2. 钢筋笼制作

钢筋笼由主筋和螺旋箍组成,主筋保护层为70mm,允许偏差不超过20mm。钢筋笼的螺旋箍要点焊在主筋上,为防止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