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攻略 > 冬至的由来是什么?

冬至的由来是什么?

2024-11-05 19:15:09

冬至的由来

冬至的由来是什么? 1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谚语:“冬至到,吃水饺。”

冬至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天文学上规定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开始。而冬至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长了。

冬至不仅是一个重要节气,在古代还是一个重大节日,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后汉书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十一月十五日,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通纬·孝经援神契》载:“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至,故曰‘冬至’。”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古代冬至则被视为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汉唐以来,冬至日一直是民间和朝廷都相当重视的节日,就连士大夫阶层也从冬至日起开始“放年假”。《后汉书》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至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先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转枢的日子,这一天之后,阴气渐消,阳气渐升,预示着一个新的循环就要开始,为大吉之日。正如白居易诗云:“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从冬至开始,进入了数九寒天,温度大幅度降低,要注意防寒、保护阳气。

古人认为,冬至阳气生而君道长,是乱而复治之日。冬至之后阳气回升,代表一个新的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又被称为“小年”,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认为冬至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新年。古时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在我国南方沿海部分地区至今仍延续冬至祭祖的传统习俗。家家户户把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等。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古人说: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之后,白昼渐长,黑夜渐短,天气也越来越寒冷,应注意保暖防寒,以增强体质减少疾病。冬季阳气内藏,阴气外盛,万物活动趋向休止,此时应该早卧晚起,生活规律,避寒保暖,调畅情志,调补肾气,这样才能固本培元,保证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冬至这天宜食一些温热补益的食物来滋养五脏、扶正固本、

相关下载